华楠:文化母体的四重境界 | 这回彻底读懂超级符号原理

29 / 03 / 2021 -

“华与华超级符号品牌课·第5期”

将于4月22日正式开课!


华与华线下培训课程,

一年仅两期,错过要再等半年!

思想日日精进,案例每期更新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07.47.png


2021年3月20日,华与华·浙江传媒超级符号研究所第二次学术会议,由浙江传媒学院赵礼寿、徐卫华两位老师带队,分别在华与华和读客文化做了半天的座谈,共同推进我们的研究课题。

 

本文内容整理自会议期间,华与华创始合伙人、读客文化董事长华楠,关于超级符号思想的来源以及对“品牌十六字咒”的讲解。


本文将为你分享的是华楠讲解“文化母体”的内容,学习本文,这次彻底读懂文化母体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08.33.png

 

华楠:


今天有机会能跟大学的教授,交流超级符号的课题,我非常开心。接下来,我会先明确下有关超级符号思想的4个要点,然后再着重讲“品牌十六字咒”中的“文化母体”。

 

第一,华与华和读客对超级符号的运用、理解和思考,是有变化的。两家公司各自发展,可以说我们是分开演化,不排除一百年后我们会有不同流派的超级符号思想。

 

第二,超级符号是对传统符号的改造,它不是直接把传统符号拿出来用。它是知识产权,是选取传统符号,根据购买理由进行改造,最后还要是可供注册的符号,才称为超级符号。


读客熊猫君的耳朵为什么是缺的?它为什么要戴一个领带?为什么要捧一本书?这都是一种改造方式。一般来说只改造一次,但是在熊猫君身上改了三次。改一次、改三次并不冲突,但是改多次就一定要层次清晰。

 

第三,关于“文化母体”的误会。首先,文化母体的本质是“母体”而不是“文化”, 一开始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去说,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“母体”的概念,而不是说带有文化意义的才是母体。


比如说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开会,这也是一个母体行为,这个母体行为就导致会有会议室、会议桌、会议凳、笔记本等道具,当你理解了一切行为都是母体行为,才能够最终理解到我们一切的商品都是母体道具。


其次,有人误以为有“母体”,就有“子体”,我经常在公司内部强调母体是个体,母体是单数,但它可以无限的循环、重复、复制。

 

第四,关于符号,我们是怎么理解符号的。在超级符号这个体系中,我们有一个倾向,就是往简单走、往浅显走,而不是往复杂走、往深刻走。我一直说超级符号理论是初中生都能够完全理解的,他不需要更深刻的知识沉淀。


我始终记得2002年我们在建和中心16楼开始创业,有天我和我哥在讨论工作的时候说到,我们以后要做一个销售词语和符号的公司,我觉得那一天就是超级符号的萌芽时间。

 

然后在2004年的圣诞节,是我们到上海一周年,那天我一个人回家,在路上听到威猛乐队的《Last christmas》,那是我十年前在郑州上大学时听到的歌,虽然威猛乐队90年代解散了,很多年没有听到他们的歌,但当我听到《Last christmas》的时候,觉得很熟悉,很感动,那是我自己青春时代的歌。


那时我每天都在琢磨生意,每天都在把所有的事情往自己的生意上面套,一套就套出了一个“产品寄生”的概念,《Last christmas》这首歌寄生在圣诞节这个母体上,每年圣诞节,威猛乐队这首《Last christmas》就会在全世界出现。

 

由此就想到了“产品寄生”,那时候也没提出“文化母体”的概念,我们称为“寄主”, 寄主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文化母体,后面我们把这个理论应用到了田七身上。


田七的寄主是什么?就是当人们在合影的时候会喊一声茄子,所以文化母体侧重于是它的母体属性。文化母体是品牌寄生演化过来的,所以超级符号“品牌十六字咒”里面没有品牌寄生这个词,它并不是并列文化母体的,它是文化母体的过程阶段。


华楠解读“品牌十六字咒”

——文化母体


超级符号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新词,所以我们会对它有明确的定义。品牌十六字咒具体是:文化母体、购买理由、超级符号、货架思维。


在早些年的时候我认为这十六个字是没有顺序的,因为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事情的不同角度。后来我发现大家要理解它或者学习它,在刚开始的时候是需要顺序的,我就重新捋了一下。


首先来讲“文化母体”。

 

>>人类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母体


今天有老师在讲符号源起的时候是从宇宙到四季,我们也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文化母体这件事情。


所谓“母体”第一大特征就是循环往复,如果它只出现过一次或者它的次数是有限的,它不能称之为“母体”。循环往复是人类行为的一个特征,这个特征是为了适应星体运行,我们所有生物的整个生命特征,都是为了适应星体运行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11.37.png


星体的运行——银河系的旋转、太阳系的旋转、地球的自传,给我们带来了一年四季和昼夜更替。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根据这些旋转来繁衍、迭代,过着有规律的生活。

 

比如说努尔人,努尔人有延续上万年的生活习性——在雨季的时候他们就赶牛羊到高地去,成为游牧民族;旱季的时候尼罗河便于耕种,他们就回到河谷里种植,成为农业民族。他们既是游牧民族,又是农业民族,上万年来他们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。

 

由于人类社会的周而复始、循环往复,我们每个人在出生时候,并不是说我们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。我们出生的时候就是进场,整个符号系统已为你准备好,来到这个世界上,你就已经在一个完备的、无所不包的符号系统和道场里面,这个道场本身在变化。


一万年前我们出生在草丛中,它的符号系统也是完备的;到今天,我们出生在产房里,它的符号系统也是完备的,只是说中间有了很大的演化。一直到我们去世离场,到离场的时候殡仪馆的一条龙服务也全是仪式的服务、符号的服务,从生到死,整个中间所有的消费都是符号的消费。

 

所以,我们讲母体它有四个特征:第一是永不停息,第二是循环往复,第三是无所不包,第四是真实日常。在这里面最容易被忘记的就是它的真实性、日常性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12.00.png



我一般都不会用多宏大的事件去讲母体,我现在经常讲的就是“星期一的早上,从地铁口出来到写字楼的路上”,这个母体行为会催生什么样的生态?


如果我是卖包子的,我一定把店铺开在地铁口到写字楼的路上。是因为我知道星期一到星期五,每天早上可能有一万人经过这里,“每天早上都有人经过地铁口到写字楼的路上”,这就是母体行为,这就是永不停息、循环往复、无所不包、真实日常的母体行为。


从这里路过的一万人里面,我一猜有一千人喜欢吃包子,这条路上没有其他卖包子的人,我就每天最多做一千个包子在这卖,我差不多就能卖出八百个,八百个包子里面我靠常识再一猜,可能有四百个喜欢吃肉包子、两百个喜欢吃豆沙包、两百个喜欢吃菜包子,这样八百个包子的产品结构就有了。


做包子的时候,我捏圆揪揪的是肉包子,压一个扁揪揪的是菜包子,再整一个分叉的,它是豆沙包,这是用符号揭示了这三种产品的价值。买包子的人需不需要知道哪个揪揪代表哪种包子,卖包子的人知道就行,买包子的人就一口啃下去,是他要的包子就行了。


这个例子就是文化母体和超级符号,在真实日常生活当中的体现。


>>创新基于守旧,创新的前提是守旧


我们经常讲创新,但一定不要忽略,创新要基于守旧。人类生活的循环往复是螺旋状的,宇宙的循环往复也是螺旋状,早年我们在研究行业进化的时候也看到这一点。


比方说手机,它的前进也是基于通话这个原点,一点一点螺旋往上走,才发展到今天的智能设备,智能手机的创新是基于手机通话这个原点,早期电话的广告还用声音清晰为卖点,这一点现在完全被忽略了。创新的前提就是守旧,大多数的创新就是演化,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一点点地改变。


我们来看一个网上的案例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12.36.png

我们说产品要基于母体,这个产品研发所寻找到的母体,用一句话描述出来就是:张小彬的儿子在学吃饭的时候勺子对不到嘴。有孩子的可能都有这个经历,小孩子的手腕不会弯,如果是用直勺吃饭,老是掉一地。


这个是母体,它会永不停息、循环往复、无所不包、真实日常地出现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勺子掰弯,让孩子递到嘴边的时候刚好可以塞到嘴里。它的购买理由是小孩用这个勺更容易喂进嘴里,用弯曲的形式实现了购买理由,这个研发也就成功了,这个勺就成了幼儿学吃饭阶段最畅销、最流行的勺子。


这是一个典型从母体出发,依据购买理由去重新设计产品的案例。

 

这是在产品上的创新案例,我再用鲜丰水果的案例来说下品牌和超级符号上的守旧与创新。

 

我们一直说超级符号不是被创造出来的,超级符号是被选择出来的,我们选择人们本来认识,本来就熟悉的符号。在鲜丰水果项目中,我们找到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旧符号,“相加”创新组成了鲜丰水果的超级符号。具体怎么做的?


作为水果行业,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具有行业属性的符号来表达品类价值,苹果是水果行业最具代表的符号,这是我们选择的第一个“旧”符号。有了这个基础,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将它创新,进行私有化。

 

当我们在寻找如何能表达新鲜、好吃的品种价值时,我们找到了另外一个“旧”符号,一个全球60亿人都认识和熟悉的符号——“眼冒爱心”、“流着口水”Emoji表情。

 

我们把两个“旧”符号相加,就得到了鲜丰水果的超级符号。这也是我们说的创新基于守旧,创新的前提是守旧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13.02.png

>>母体有她约定俗成的时机、仪式、道具

 

母体在约定俗成的时机必然发生,以仪式和道具,让我们不可抗拒地、集体无意识地自发卷入。


为什么它是不可抗拒地、集体无意识地自发卷入?还是回到星期一从地铁口出来到写字楼中发生的这些事情来举例,在参与整个这件事情发生的所有人里面,没有任何人知道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个母体,没有任何人知道我们会在这里去分析他们。


所以进入母体中的人,是集体无意识、自发地卷入,而且是不可抗拒的。除非发生战乱,不然不可能说哪个星期一早上地铁到写字楼的路上突然没有人了。


还有,我在书上也讲到过,20年代新生活运动的时候,蒋介石想取消春节,让大家都过元旦节,但是就算政府禁止过春节,民间也一样会偷偷过,这个就展示了母体强大的生命力。只要你找准母体、找准购买理由,购买就会必然发生,这就是母体的强大性。

 

而且,每一类的母体都会有它强大的符号系统,春节是典型。这里我想强调下母体的生命力,因为母体是依附于符号而存在的,它体现在符号和仪式上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13.32.png


我们用王安石《元日》这首诗来解析下:

 

第一句话“爆竹声中一岁除”,在春节这个母体中,我们看到了符号和仪式,有视觉的符号、声音的符号、仪式的符号。


第二句话“春风送暖入屠苏”,这句话是母体的原动力,春节出现的所有仪式和符号,全部由这句话推动,星体运行季节更替,春风送暖推动所有一切。


第三句话“千家万户曈曈日”,这里符号又出现了,而且这个是无处不在的。


第四句话“总把新桃换旧符”,这也是它的仪式之一,这句话我经常解释为,总把我们家的新桃(产品)换你们家的旧符,实现产品替代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13.49.png

这里的道具,也在不断地演化、迭代。道具演化迭代的过程就是一个降低成本的过程,制造成本、使用成本、传播成本都在不断地降低:从铜变成木,从木变成纸,从纸又变成现在的微信红包连纸都没有了,变成电子字节。

 

母体在约定俗成的时机必然发生,以仪式和道具,让我们不可抗拒地、集体无意识地自发卷入。当我们把自己的产品寄生在母体上,我们也能随着母体的必然发生,而产生购买。

 

华与华为西贝莜面村创作了超级符号“I ❤ 莜”,把西贝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时尚品牌,同时也为西贝这个品牌注入了爱,创造了爱的体验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14.07.png

基于“I ❤️ 莜”这个超级符号,我们在营销活动上,又寻找到了情人节这个母体,推出了西贝亲嘴打折节——每年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,你和你爱的人来西贝吃饭,只要买单的时候相互亲吻,西贝就给你打折。


我们通过亲嘴打折节,把“I ❤ 莜”寄生在2·14情人节中,寄生在人们的表白场景中,放大爱的体验。每年都有情人节,一旦情人节这个母体循环至此,人们就会来到西贝吃饭过情人节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14.25.png

所以,当你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,你要看到这个产品相关的母体是什么,然后再找到这个母体中循环往复出现的事件、词语、符号、仪式又有哪些,最后你要思考如何把你的产品寄生在母体中的仪式、道具中。


西贝亲嘴打折节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创造的。第一届西贝亲嘴打折节,一开始就火爆了,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说:“艾玛!平时是吃饭排队,今天是亲嘴排队!”到了2018年第三届了就有16万人到店参与;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14.46.png

>>沟通的发生是产品生命周期当中的奇点

 

在我们理解母体和个体关系的时候,我们更愿意把母体中的人称为“母体执行人”,一个母体它有两端:一端是商家,是产品的生产营销执行人;一端是消费者,购买体验执行人。


我们做图书,我经常会说作者和读者在同一个母体里面。比如一本写原生家庭的书,就要把原生家庭的伤痛具体描述出来。读者为什么要读,谁读这个书最有用?是有同样经历的人,他们就是母体的两端,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母体两端的人对上暗号:我写的是这个,你要看的也是这个。


所以,在母体执行人里面,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行为叫“对暗号”,就是让母体两端的人联系起来。

 

对暗号要通过什么来对?就通过母体性超级词语,这个词一说,母体执行人就马上被击中。


经常有人问我怎么写出直击人心的文案?我说没有任何人能够直击人心,但是我告诉你一个办法,就是直击母体。人心不可能被直击,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,你连自己怎么想的都搞不明白,但是母体可以很清晰地讲清楚。


比如我们的《藏地密码》,它的母体是什么?是办公室里的何小娟,她正在听办公室同事讲在西藏的见闻。这个母体里面就有一个超级词语,叫做“西藏见闻”。


何小娟听了同事的故事之后心驰神往,她对“西藏见闻”这个词就会超级敏感,西藏就可以跟她对暗号,“西藏”是一个母体性词语,当我们要把它改成“藏地密码”,它就立马成为了母体性的超级词语。


何小娟昨天刚刚听同事讲完西藏的故事,今天在书店看到《藏地密码》,她一定会多看一眼,多看这一眼就是沟通的发生,被击中的那一刹那就对上暗号了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15.09.png

“沟通的发生”就是产品生命周期当中的奇点,在沟通发生之前这个产品的命运是没有被确定的,在沟通发生之后它将获得一次被购买的机会,所以它生命周期的奇点,是发生在产生沟通的瞬间。


绝大多数商品没有等到这个奇点的发生就被下架了,尤其在我们图书行业,只有5%的产品能挣到钱。一个大型书城里面的月度动销率只有10%左右,90%的书在货架上待一个月,也没有人跟它们沟通过。


所以我才把“沟通的发生”这个点称之为产品生命周期当中的奇点,同时我们做包装的目的,就是要激发沟通的发生。


>>3步实现品牌寄生


前面在西贝亲嘴打折节的案例中也讲到,产品研发的第一步是找过去发生无数次的母体场景;第二步是观察商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,设计商品参与扮演角色的方式。


这里我经常会用哈根达斯的月饼来做讲解:很多研发都是由于产品滞销而开始的,可口可乐是因为冬天不好卖才挖出了圣诞老人。哈根达斯冰淇淋在秋天的时候不好卖,他们想出来一个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,冰淇淋和月饼有什么关系?怎么让冰淇淋和月饼发生关系?


第三步是设计产品参与角色的方式。哈根达斯就是把冰淇淋做成圆的,包装再搞点嫦娥、玉兔,它就变成月饼了。如果是做成三角形,他再怎么说这是月饼都没有用,只有用圆形饼的这样一个符号形式,它才可以称为月饼,虽然它是来自美国品牌。


消费者为什么会认?因为消费者本身购买的就是符号,他认的就是符号,既然你披上这个符号的外衣你就是这个东西。所以并不是说冰淇淋扮演了月饼,而是冰淇淋成为了月饼,实现了品牌寄生,母体一旦循环至此,购买必将发生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2.15.31.png


每一个具体的母体,都有丰富的符号系统来表达母体的方方面面,我们要通过改造并占领特定母体中的词语、符号和仪式。


对于商品和母体的关系,我觉得它的顺序首先是源自母体,一定是从母体中来的,第二个是回到母体,第三个是占据母体,第四个是壮大母体。比如像微信红包就壮大了红包这个母体,以前只有春节期间,广东地区有包红包的习惯,其他地方都叫压岁钱,而现在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发在红包。


>>准确描述母体的5要素

 

我觉得关于母体最重要还有一点,叫“母体五要素”。刚才讲文化母体它的属性是母体,不是文化。那到底怎么界定我们找到的是不是一个母体?我们可以用母体五要素来检验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3.51.16.png

我们做任何一本书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表述母体:


1)一个真实的人名。刚才我在讲例子的时候都会随口编一个真实的人名,比如王强、方小东。


2)一个真实的场景。比如在宿舍里、在酒吧里,不能说一个看不见、摸不着的场景。


3)一个特定的状态。特定的状态就是要说这个真实的人具体在做什么,比如王强在和另一个同学争论什么话题。


4)一个超级词组。第四点是用来限定第三点的,在特定状态里的一个超级词组,比如说王强们在和另一个同学讨论到底有没有外星人,或者在讨论曹操,这里的“到底有没有外星人”、“曹操”就是超级词语;“爱干净 住汉庭”里“爱干净”也是超级词语。


5)一个可以按下快门的瞬间。这个瞬间是可供验证前面讲的4点是否真实的,比如王强在宿舍和另一个同学讨论月球上有没有外星人,和刚才前面讨论的孩子把饭勺送进嘴巴里,都是一个可以按下快门的瞬间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3.51.38.png

 

只有满足母体五要素的时候,这才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,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我们的常识去判断,我们找到的词语够不够超级。


比如说,我们可以根据常识来判断 “到底有没有外星人”这个超级词组够不够超级,可想而知,肯定有大量人在讨论这个问题,我们就可以判断它就一定是一个有强大购买力的母体。

 

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:我用的表述一直是“王强和另外一个同学”,为什么只出现王强一个名字而不出现“王强和李东”?因为我们说的“要与消费者发生沟通”,这里的沟通一定是一对一的沟通。我只跟王强说,我不会同时跟王强和李东说话,否则这就不可能出现沟通,否则就是灌输,就是宣传,一定不是沟通。


我只要抓住王强心里面有一个词叫“到底有没有外星人”,我就可以跟他展开沟通,李东先到一边呆着去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沟通成为可能。


是我说一句话,你回一句话才叫沟通,如果我说一句话你没有反映、你不回应,这就不是沟通,这是宣传。如何实现一对一沟通,我们后面会讲。


>>品牌寄生四境界

 

最后,是母体品牌寄生的四个境界:从母体中来,到母体中去,成为母体的一部分,壮大母体。

 

第一个境界,从母体中来。我们讲最多的是要从母体中来,母体一旦找错就是从虚无中来,就不能产生购买。从母体中来的方法,是你要找到母体,描述母体,然后找到寄生母体的方式。


第二个境界,到母体中去。就是被母体的购买执行人买走,实现产品的销售。


第三个境界,成为母体的一部分。就是你能够牢牢地寄生在母体上面,我们读客现在正在努力成为母体的一部分,成为年轻人阅读这样一个母体的一部分。


第四个境界,壮大母体。通过你的销售,通过你的流行,让母体更加壮大。对我们来说能让更多人读书,就壮大了母体。

 

成为母体,壮大母体的代表案例就是微信红包和可口可乐的圣诞老人。

 

当微信红包一夜爆红的时候,它首先被叫做“红包”,它占领了一个母体超级词语,并占住了“红包”这个符号,把它的产品用“红包”包起来,然后又占住了一个春节中发红包的仪式,因为那时候人们只是在春节期间才会发红包,在春节这个节点上发红包这个仪式是最强大、最活跃的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3.52.01.png

这个产品的本质是把你的微信号和你的银行帐户关联起来,这是它产品的内在结构——使你的微信可以用来支付和购买。但是如果是给你销售这样一个东西,它是销售不动的。支付宝用了多少年才获得那么多的注册用户,而微信只用了春节中的几天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3.52.20.png

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找到了一个母体,通过符号和仪式占据了这个母体。而消费者看到这个符号的时候,就立刻被唤醒,知道可以通过这个东西来发红包,激活了他的母体行为。


然后他就开始参与进来,使用这个产品发红包,就必须把你的银行卡和微信关联起来,这几乎是免费的推广,让你自发地参与。


所以,母体当中蕴藏着巨大的购买潜力,微信这个产品极其成功的,就是通过符号和仪式占领母体的一个活动,今天已经迅速地成为了这个国家发红包母体的新仪式。


而且微信把发红包的母体变得更加壮大,现在大家日常也在发红包。以前只有逢年过节发红包,现在大家天天在发红包,发红包的母体被几何级数的放大了,这就是我们说的壮大母体。


从母体中来,到母体中去,成为母体,壮大母体,这就是微信红包这几年走过的过程。核心在于它找到了符号,核心在于它的表达是通过“红包”,而不是通过“黑包”,也不是通过“白包”,它必须是红色的,形状也是长方形的,之所以要做成这样,就是为了能够进入母体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3.52.34.png



一旦我们成功地把产品寄生到了母体上,今后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强化这个寄生,不断地强化这个仪式乃至替代母体当中本来的仪式,让你的商品的仪式成为母体仪式当中的一部分。这里最典型、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可口可乐的圣诞老人。


当可口可乐在1935年画出了红白衣服的圣诞老人,去替代以前的花花绿绿的圣诞老人的时候,它仅仅是实现了一次成功的促销活动。但是当可口可乐把这个促销活动坚持到今天,它就牢牢地占据了圣诞老人这个母体,并且把以前的圣诞老人彻底清除出局。它成为了母体一部分,而且它壮大了母体。


屏幕快照 2021-03-29 下午3.52.49.png



它通过什么方式壮大母体呢?是谁让中国人过圣诞节的?可口可乐是背后最大的推动者。因为每年到这个时候,可口可乐都发起规模庞大的促销活动。而且它把别的商家全部卷进来,把它的符号全部免费给所有的人用。圣诞节你到超市里面去的时候,发现所有服务员都会戴一顶小红帽。这顶小红帽是可口可乐的注册商标,但是它已经强大到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。


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案例:从母体中来,可口可乐看到冬天有一个圣诞老人,年年都会出现,所以可口可乐设计了一个新的形象去占据圣诞老人;到母体中去,他把圣诞老人投放到各个商场中;最终他成为了母体,壮大了母体,现在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了圣诞老人,而认识的是被可口可乐替换过的圣诞老人。


所以,我说这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品牌寄生的活动。



以上就是本期文章为你分享的全部内容。下期文章,我们将会继续为你分享华楠解读“品牌十六字咒”中的“购买理由”、“超级符号”和“货架思维”的内容,敬请期待。





将此文章分享到

微博分享
QQ分享
微信分享

公众号

顶部

x
抖音
抖音
关注“华与华商学”

正心术 立正学 走正道

x
关注华与华
关注华与华
关注“华与华商学”

正心术 立正学 走正道

关注“华与华”
关注“华与华”
关注“华与华”

获取更多超级案例